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秘密炸毀了柳條湖附近的一小段鐵路,并將幾名中國百姓打死換上東北軍的衣服以此來誣陷是中國人炸的鐵路。隨后,日本關東軍向北大營發起進攻。就在事變當夜,身為東北軍主帥的張學良正在北京,當他得知日軍進攻的消息后,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里,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就這樣,日軍在進入北大營后見人就殺,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600人左右的日軍擊潰。一夜之間,北大營在日軍的炮火中消失在一片火海中。
9月19日凌晨2點,九一八事變第二日凌晨,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發出了關于“部隊迅速向沈陽集中,進攻沈陽、占領營口、安東”等8項命令。聽從命令的日軍在沈陽外攘門上進攻中國東北軍,當時由于張學良對東北軍實施了“不抵抗”命令,大多數東北軍被繳械俘虜,有一部分開始向關內撤退,只有極少數的東北軍不聽從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奮力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沈陽城以及東北三省完全淪陷。
雖然東北軍大部放棄抵抗,但在面對日寇侵略時仍有許多愛國人士做著零星的拼死抗爭。黃顯聲將軍就是其中之一,他拒絕施行上級實施的不抵抗命令,緊急調動周邊所有可以調動的警力,在中國軍隊后退之際親自組織、指揮沈陽的警察,與日軍進行血戰,直到彈盡、無力繼續抵抗時才下令退出沈陽,被時人譽為“血肉長城第一人”!
提起黃顯聲,有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小說《紅巖》和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小蘿卜頭的老師黃先生。黃顯聲1896年生于遼寧鳳城,1921年進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由于其學習優異、治軍嚴謹、膽識過人,1930年春被張學良任命為遼寧省警務處處長,兼警察局局長。在1931年9月初的時候,當時在沈陽的日本關東軍向在沈陽的日本浪人還有在鄉的日軍發放了槍支彈藥。當得知這一消息的黃顯聲他緊急召集58個縣的警察部隊,命令他們去沈陽領槍支彈藥。據統計,當時發放了20多萬支槍支和彈藥,此后,黃顯聲晝夜不離辦公室,他總感覺有事要發生。就在“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他就立即下令公安部抵抗日軍的進攻,并親自率領兩千名的沈陽警察總隊奮起抗擊日軍的進攻。
9月20日,日軍用坦克攻開了沈陽各城門,只有輕武器的警察隊伍付出了沉重代價,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警察局局長黃顯聲無奈下令連夜向錦州集中。當時張學良考慮到錦州是遼西的重鎮和關內外的咽喉,所以就把遼寧省政府公署、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行署全部遷到了錦州,而黃顯聲則被授命在錦州主持軍政大計。當時劉瀾波建議黃顯聲組織地方武裝部隊來對抗日軍,于是黃顯聲采納劉瀾波的建議將策反和收編來的士兵改成遼寧抗日義勇軍,他自己擔任抗日義勇軍總司令。1931年年底,經黃顯聲委任的義勇軍人數約33萬多人,這些部隊在黃顯聲的領導下對日抗戰。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他率部出關迎敵,在白馬關一帶攻擊了日軍,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當時黃顯聲毅然率部,前往漳河前線與日軍進行激戰,雖然重創了日軍,但他的隊伍也遭到嚴重的損失。1938年,黃顯聲在周恩來總理的鼓勵、邀請下,準備去延安參加抗大的領導工作。就在他啟程準備去延安的時候被國民黨特務逮捕,之后被軍統特務押往多地。1949年11月27日,特務們按照毛人鳳的密令,將黃顯聲將軍在紅巖步云橋秘密槍決。一代愛國名將沒死在抗日戰場卻倒在了特務槍下,讓人唏噓。